新闻动态

邵雍《随缘吟》:4句话参透人生真谛,抵达心灵的宁静港湾!

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6:16    点击次数:175

邵雍,一位在北宋时期闪耀着独特光芒的哲学家、易学家。他的《随缘吟》,照亮了我们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之路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邵雍的《随缘吟》,去感悟那些穿越时空的人生智慧。

图片

01得路青霄正好冲,休贪粮稻恋深笼

开篇便抛出振聋发聩之语 “得路青霄正好冲,休贪粮稻恋深笼”。这句诗宛如一记警钟,敲醒那些沉迷于安逸、踟蹰不前的灵魂。

从古至今,有太多人困于眼前的舒适区,如同被粮稻吸引而困于深笼的小鸟,失去了翱翔天际的勇气与机会。

就像清末的诸多守旧派官员,安于祖宗旧制这 “深笼” 里的 “粮稻”,贪恋着既得的权势与安稳,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,不敢冲破旧有体制与观念的束缚,去探索强国之路,最终只能在列强的侵略下节节败退,让国家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。

反观那些勇攀高峰之人,他们目光长远,瞅准青霄之路便奋力向前。

像青年时期的毛泽东,出身农家,本可在家乡安稳度日,享受 “粮稻” 之安,但他心怀天下,志在四方,冲出韶山冲这方 “深笼”,投身革命事业,历经无数艰难险阻,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独立与解放,开辟出一片新天地。

这就是敢于冲向青霄与贪恋深笼的不同结局,前者成就非凡,后者碌碌无为甚至误入歧途。

02要无为后须还朴,好自由时莫厌穷

此句,道破了回归本真与追求自由的真谛。

所谓 “无为”,并非消极躺平,而是顺应自然、返璞归真。就像陶渊明,身处东晋乱世,官场黑暗污浊,他不愿同流合污,在对官场彻底失望后,选择归隐田园,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。

他回归生活的本真,过着 “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” 的质朴生活,虽物质上清贫,却在精神上获得了极大的自由。这种自由,源于他内心对自然、对平淡生活的热爱,不被世俗功名所累。

再看弘一法师李叔同,他前半生才华横溢,在艺术、教育等领域颇有建树,本可在名利场上风光无限,可他却在中年剃度出家,遁入空门。他舍弃尘世繁华,过上清苦的修行生活,这是他在追求精神自由的道路上做出的抉择。

他以一种超脱的姿态,诠释了 “还朴” 与 “好自由”,哪怕物质生活穷困,也绝不抱怨,反而在清修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安宁,用他的书法、佛学造诣,给后世留下无尽的精神财富。

图片

03百计用心终上错,一场大梦到头空

“百计用心终上错,一场大梦到头空”,邵雍借这句诗,揭示了过度算计与执着的虚妄。

生活中,有些人费尽心机,机关算尽,想要谋取名利、地位、财富,可到头来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。就像《红楼梦》里的王熙凤,她精明强干,掌管贾府大权,却在争权夺利、勾心斗角中迷失自我。

她绞尽脑汁算计他人,为钱财和地位不择手段,可最终贾府败落,她落得个 “机关算尽太聪明,反误了卿卿性命” 的下场,一生的算计皆成空。

反观那些淡泊名利之人,他们不计较得失,顺其自然,却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。像科学家屠呦呦,她一心扑在青蒿素的研究上,并非为了追求名利,而是怀着对科学的敬畏与对生命的尊重。

在无数次失败后,她不气馁,不抱怨,最终成功提取青蒿素,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巨大贡献,荣获诺贝尔奖。这就是执着于算计与专注于做事的不同结果,前者梦醒成空,后者成就卓越。

04生涯澹澹随缘过,未肯将身入彀中

“生涯澹澹随缘过,未肯将身入彀中”,这句诗展现了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。

随缘,并非随波逐流,而是在看淡得失后,顺应生活的发展规律。就像苏轼,一生宦海浮沉,多次被贬,可他总能随遇而安。在黄州、惠州、儋州的贬谪生涯里,他没有怨天尤人,而是随缘生活,在困境中发现生活的乐趣。

在黄州,他开垦荒地,自号 “东坡居士”,写下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文章,如《赤壁赋》《念奴娇・赤壁怀古》等,将人生的豁达与超脱展现得淋漓尽致。他不肯入世俗名利的彀中,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,活出了生命的宽度与厚度。

再看现代的季羡林先生,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,在文化领域耕耘不辍。面对诸多荣誉与名利诱惑,他淡然处之,甚至主动辞去 “国学大师”“学界泰斗”“国宝” 三顶桂冠。

他只是澹澹随缘,专注于自己热爱的学术事业,不入世俗追名逐利的彀中,成为一代学术楷模,受人敬仰。

图片

邵雍的《随缘吟》,虽短短几句,却蕴含着无尽的人生智慧。我们不妨静下心来,细细品读,从中汲取力量,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,不被世俗所困,活出自在洒脱的人生。

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