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美援朝之战,闻知南2团主力被歼,南7团这支唯一进抵鸭绿江江边、抢得“头功”的部队,立即掉头往回跑。“旋风部队”118师将其截住。
云山、两水洞枪炮声犹酣,40军军长温玉成已经盯上了温井。
吃着碗里、看着锅里的温玉成,江西兴国人,浓眉大眼,相貌雄武,勇猛有谋。入朝前,韩先楚调任志愿军副司令员,他由41军副军长升任40军军长。
温井小镇,两条公路十字交叉,是重要的交通枢纽。1950年11月25日夜,温玉成命令118师两个团由北向南攻,120师两个团由南向北打。26日凌晨将其拿下,得知南6师7团已于24日北上,经桧木洞、古场洞,直逼鸭绿江畔的楚山,温玉成令118师回师楚山,歼灭南7团,119师、120师在温井待机,迎击前来策应、援救南7团的敌人。
入朝作战,温玉成原想40军前出顶住敌人,掩护后续部队集结展开,求得一战歼敌两三个师。而现在敌人多以团为单位向北窜犯,司令员彭德怀决定各军分途作战。
40军118师急行军、强行军,一夜赶出40公里。闻知南朝鲜2团主力被歼,南朝鲜7团这一惊非同小可。这支唯一进抵鸭绿江江边、抢得“头功”的部队,立即掉头往回跑。
11月29日拂晓,118师在龙古洞以南地区,将比北进跑得还快的南7团截住。353团立即抢占隘口及公路两侧高地,354团两个营插到龙渊洞,另一个营和352团一个营直插古场,对南7团形成包围。
参战的还有人民军的一个战防炮连,牵引车被飞机炸坏了,用黄牛拖着往北走,被353团赶上,听说要打南7团,积极要求参战——这应该是志愿军和人民军首次并肩作战。
碰上四野“旋风部队”,无论南7团跑得多快,《韩国战争史》中说的“曾在鸭绿江畔洗刷刀枪的英勇将士”,再也没了北上的那股疯劲,不可一世,而是十分小心,随时准备战斗。而118师官兵首次见识的,则是来自空中的威胁,几乎刚一打响,十几架飞机即呼啸而至。空地配合,狂轰滥炸,然后一波波地攻击。
望远镜里,353团团长黄德懋看到山下南军向后收缩,挥锹抡镐构筑工事。
他把望远镜递给政委王健青:“你看敌人搞什么名堂?”
王健青看了一会儿:“固守待援?不可能呀?”
黄德懋说:“温井那边敌人过不来,美国飞机不能到地上打冲锋。老王,今晚咱们干一家伙。”
电话报告,40军军长温王成和118师师长邓岳同意黄德懋的意见,353团主攻,从正面突击。352团从左侧迂回,354团从右翼穿插,分进合击,吃掉南7团。
夜色降临,各团营连分头行动。
353团尖刀2连摸上公路,8班是尖兵班。黑灯瞎火,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搜
索前进。战士王正元一脚下去,立刻觉出不对,就听脚下嗷的一声,他手中的枪就响了。随即枪声大作,手榴弹爆炸的闪光中,隐约可见4挺重机枪架在路边一个土丘上。正在睡觉的敌人爬起来,子弹泼水般扫过来,尖兵3排被压在地上。
几乎在枪响的同时,冲锋号昂然响亮,接下来就听到小喇叭嘟嘟的鸣叫声。
战斗趋于白热化,嘟嘟声四面八方,此起彼伏。
2营4连沿着右翼山脊穿插,重机枪掩护,一举拿下一个连据守的1300高地。高地俯瞰公路两侧,可掩护攻击、撤退,举足轻重。南军组织反扑,被4连打下去,也跟着敌人冲下山去。
公路上汽车一辆挨一辆,一个摩托化步兵团啊。车上路边,敌人尸体,丢弃的迫击炮、弹药箱、钢盔,更多的是睡觉铺盖的稻草、毯子、大衣。
2连最先冲到龙古洞,在村头又打退南军最后一次反击,冲进南7团指挥所时,里面已经逃散一空。
开始追击,漫山遍野抓俘虏。
在韩国编撰的《韩国战争史》中,关于龙古洞之战,这样写道:“一到子夜,中共军吹喇叭敲锣打鼓,集中大批兵力进击第二营和第三营防守的阵地正面……”时任南1师师长的白善烨,在回忆录《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》中写道:“铺天盖地杂乱的军号声和铜锣声,给士兵造成巨大的恐惧感。”
“军号声、震耳欲聋的铜锣声及他们进攻时的吼叫声,就像是从夜空中传来的魔鬼嚎叫一般。”
“旋风部队”的小喇叭从东北吹到华北,又吹到两湖两广,再从海南岛吹到朝鲜半岛,志愿军官兵却觉得那是美妙悦耳的音乐,小喇叭拿到手里还没吹,就知道大功告成、胜利在望了。
40军是唯一一支全军整建制参加抗美援朝全部五次战役的部队,从1950年10月下旬跨出国门到1953年7月下旬凯旋回国,40军在朝作战近千余天,毙伤俘敌43365人(其中美军25073人)。40军自身也付出了重大牺牲,近2万将士长眠异国。致敬抗美援朝将士们!
龙古洞118师黄德懋南7团温玉成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